凌晨两点半突然解散微信群!网友:被割韭菜了…
据上海新闻广播报道,近日,有上海市民反映,一家名叫JUMP的连锁舞蹈工作室,在凌晨两点半时突然解散所有客户微信群,并发布闭店通知。
(资料图)
对此,不少学员对这份《暂时闭店说明》并不买账,认为该机构“早有预谋”“卷钱跑路”且“自己被当韭菜割了”。
图源:网络
图源:新闻坊
两个月前和小伙伴通过“618”大促办卡的何女士表示,办卡时的价格算是全上海课时单价最便宜的,没想到是消费陷阱。
据了解,该舞蹈工作室涉及学员充值金额高达200多万元,拖欠员工工资近30万元。
目前,该机构老板处于失联状态,蒙受损失的学员达800多位。学员们已拨打12345热线投诉,工作人员表示将提交文旅主管部门处理。
图源:新闻坊
公开资料显示,JUMP舞蹈工作室注册公司为上海苛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除开设成人舞蹈课之外,还组织少儿舞蹈培训及各大公司年会节目编排。值得注意的是,其抖音官方账号最后一次更新日期为6月14日,近期有网友在其视频下评论“为什么跑路”“退钱!”……
对此,《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盈科(西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毅律师认为,涉事舞蹈工作室可能涉嫌三种违法或犯罪行为。
一是合同违约。舞蹈工作室与学员之间是合同关系,合同签订后,舞蹈工作室应当秉承诚信原则,依约向学员提供服务。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二是消费者欺诈。根据《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处罚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三是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
3.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才能构成犯罪。
本案若情况属实,涉事舞蹈机构以不予返还预付款、不支付工资为目的跑路,可视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实施了连夜跑路的行为,涉及学员充值金额高达200多万元,拖欠员工工资接近30万元,可构成“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涉嫌诈骗罪。
事实上,近年来包括舞蹈、健身、培训、美容美发等在内的各类机构一夜间倒闭、跑路,导致购买了预付费课程和充值卡的消费者维权艰难的案例不在少数。
预付式消费模式为何极易产生纠纷?王毅律师分析认为:首先,消费者履行义务的前置性限制了消费者选择自由权。消费者一次性将覆盖后续多次消费活动的金额支付给商家,往往不得不继续接受商家服务。
其次,商家履行合同义务的延时滞后性导致消费者单向风险凸显。在传统消费模式下,若商家违约,消费者可拒付或少付价款。而在预付式消费模式中,消费者积极评价商家履约的主动地位被迫转变为消极接受商家履约的被动地位。
第三,消费者权利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消费者在支付预付款前难以精准判断商家的后续履约能力,无法理性预测商家的违约风险。因此,商家诚实守信成为保障预付式消费模式得以存续的关键。
王毅律师还表示,相应的书面合同、收款收据等证据材料在维权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他建议,学员在维权时首选与机构进行友好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去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管部门申请调解;如果合同存在有效仲裁条款的,可提交仲裁机构仲裁;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因维权群人数众多,还可以考虑集体诉讼。
事实上,针对预付式消费可能导致的纠纷与相应的维权困境,目前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行业特点,正在制定并陆续出台具体实施办法,监管全面发力。比如,《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已从2022年6月1日起施行,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预付卡预售资金存管制度,规定7日内“未开卡”可全额退款等。
法治网研究院还注意到,JUMP舞蹈工作室宣布闭店之后,不少上海舞蹈工作室纷纷站出来表示“愿意收留心碎JUMP学员”,为还想上课的学员提供“转卡”“转课”服务,并公布“接收”公告。
有的表示可凭JUMP会员剩余课时页面并补一定金额继续完成次卡或时效卡内剩余的课程,但有课时限制和期限;有的告知可凭JUMP购卡凭证领取该机构5折购卡优惠或免费“不限次月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告几乎都提到“名额有限”。
图源:网络
王毅律师分析称,此类“收留”方案多为商家营销手段,跟原舞蹈机构维权没有法律关系。但这些机构如果正规,价格合适,订立正式合同,开具正式票据,学员可以考虑。否则,不建议参与。
网友也呼吁:“大家理性消费,不要再被割一轮韭菜了!”
对此,您怎么看?
来源:法治网